当前位置:我爱民俗文化网 >> 读书

厚专栏新年中晶读书︱心灵的逍遥游赵金厚

厚专栏新年中晶读书︱心灵的逍遥游赵金厚

中晶读书会

时间:2022年1月21日

主题:研讨杨立华著《庄子哲学研究》(北京学出版社)

读书会成员:邵瀚锋 徐艺殊 李红岩 王春霞 王海霞 郭欣阳 祝紫萱 苏蕾 杜婷婷 王苗苗 付玉辉

阅读书籍

庄子(约前369-前286),新年是赶集逛庙会的留恋徜徉。新年是辞旧迎新纳祥接福的开始,战国中期哲学家,新年是梦想的孕育船儿扬帆起航。新年是寒冬的结束春风柔和荡漾,名周,新年是儿女祝福祖国的蒸蒸日上。作者简介:赵金厚,字子休,供职于山东郓城县南赵楼镇中心校。酷爱文学,蒙人,热爱生活的多彩与浪漫,是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主张顺从天道,甘愿用文字感恩世间的美好。著有中篇小说《选择》。有诗文散见于多家报刊与《学强国》等多家网络平台。壹点号心梦文学,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外物,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哲学、艺术、宗教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有何不同?

王苗苗:老子和庄子虽然都推崇“道”,在自然观、天道观方面有其共同点,然而两人对“道”所延伸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却相去甚远。老子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来治理,同时强调要遵循道法自然,推崇不争、谦和。而庄子则提倡齐物论。在庄子的世界中,世间的一切差异都是相对的。老子的“道”是指纯真质朴本性的实现;而庄子的“道”则是高度的、绝对的自由。因此老子的生命哲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而庄子则更高地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点评

付玉辉:老子的关注点主要在“道”,而庄子的关注点则主要在“道人”。庄子所注重的是“人”如何获得自由,或者说如何能够达到非常自由的生存状态。就像司马迁所说的,在“归于自然”这方面,老子和庄子是相同的,庄子传承了老子的理论,并沿着“归于自然”的这条线去发展。不同的是,庄子的核心思想体系是根植在从“天人”到“小人”这个庞丰富的人间世界之中并展开论述的。在庄子的视野范围之内,得道之人,是他所论述的重点,他希望各个层面的人都能够获得其所能够达到的自由。客观而言,绝对的自由在现实世界之中又是不存在的,但是对于逍遥自由的向往却是绵绵不断的。

2、你如何看待道家和道教的关系?

杜婷婷:道家是思想,道教是宗教,道教是依托道家思想建立起来的。在道教的发展中,《老子》、《庄子》等重要的道家经典是道教核心的思想来源。而道家也是借助于道教的发展而得以延续。道家与道教的核心区别:一是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二是道家与道教有不同的代表人物。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三是道家与道教的性质不同。道家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四是道家与道教的思想不同。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点评

付玉辉:从道家到道教,和从儒家到儒教的关系相仿佛。“家”,意味着一种思想流派。“教”,则代表着一整套制度规范和文化体系。道家是道教思想的源头。道教是道家思想的体系化和制度化。道家是源头活水,道教是制度固化呈现。

3、庄子的天人之辩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王海霞:天人之辩,即关于“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关系的论争。在天人之辩上,庄子首先通过存在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以物易性”“以物易己”“去性从心”的批评,提出了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生存如何可能这一深沉的问题,内在地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及存在价值的肯定。然而另一方面,庄子又区分了合乎天性的本真之“人”与失性于俗的世俗之“人”,由强调本真之性的失落与礼义文明的关联,进而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并在某些方面对自然的人化及文明的产物持责难甚至否定的立场。就此而言,庄子似乎又表现出某种“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倾向。其在天人关系上的这种两重性,同时交错着人道原则与自然原则的张力:对人的物化的否定以及人自身价值的确认,并多方面渗入了人道的观念;但其“不开人之天”等主张,又在强调自然原则的同时表现出对人道原则的某种认同困难。从理论的内在逻辑看,庄子的“天人之辩”既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又蕴含着对自然优先性的确认,它所表现出来的两重趋向,同时也制约着人道原则与自然原则的各自定位。

点评

付玉辉:人在天地、万物之间。人道在天道、物道之间。人和天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人道和天道关系的具体化、具象化。庄子并未将天道和人道对立,也未将天和人进行对立。人是天之下的客观存在,而人道则是对天道的最限度的呈现。

4.“逍遥游”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邵瀚锋:“逍遥”不是庄子追求的目标,而是追求真知的起点。“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一段的意思是说,鹏很,它起飞的过程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其实,这就意味着要从束缚中脱离,要脱离现实的桎梏,然后在高空之中才能获得更充分的自由,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来追求和探索哲学的起点。所谓“逍遥”,其实就是在一个没有束缚的地方,达到自由忘我的一种状态,而这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点评

付玉辉:逍遥,其实就是悠然自得,自由自在。逍遥,就是以一种无所依傍自由的状态,来观察天地,来体察人生,来周游虚无。不仅在生命的层面获得最限度的自由,也在时空层面获得最限度的自由,这是庄子所渴望到达的理想境界。

5.庄子世界中的老子是怎样的形象?

王春霞:庄子世界中的老子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在《庄子》中,叔山无趾、阳子居、崔瞿等人.都曾问学于老子,甚至孔子也多次向老子求教,足见老子学识的深厚。庄子世界中的老子,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他还指出,士成绮在学“道”之路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显示出老子的宽仁,而如此豁达的胸襟同时又进一步体现出他德行的高尚。

点评

付玉辉:老子不但是一个温厚的长者,又是一个敏锐的智者。庄子传承了老子的思想,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对“归于自然”的理解。老子简约,庄子丰富。老子箴言,庄子寓言。老子和庄子,既是道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道家思想发展的不同侧面。

6.庄子世界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形象?

祝紫萱:孔子生活在春秋,是儒家学派,而庄子生活在战国,是道家学派,两个人并没有交集,庄子晚于孔子。就庄子对孔子可能的看法,概归结于以下几点:一是反面形象,即将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进行批判。但庄子批判的是热心权谋、四处奔走的政治家,将孔子的积极入世态度视为博取虚名、索求富贵的态度加以批评。二是正面形象,即将孔子视为一位极具智慧的哲人、虚心好学的读书人和忠厚实在的长者。

点评

付玉辉:不管在孔子时代,还是在司马迁时代,相对而言,儒家的影响处在比较主要的位置,道家的影响都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在思想传播的态势上,孔子处于思想建构的位置,主要的精力在于思想的建构,而庄子处于思想批判的位置,主要的精力放在对于其他思想的批判和解构上。但是庄子在对于孔子批评的同时,也依旧保持着一种对孔子基本的尊重和客观的认知。

7.庄子世界中的庄子是怎样的形象?

郭欣阳:庄子世界中的庄子,主要的特征有:一是辩才无碍。庄子的辩才建立在其对于玄妙之“道”的了解,以及对于“万物齐一”理论奉行的基础之上。二是洒脱求道。在庄子的哲学中,万物为一生死的对立可以融于和谐之中。庄子从生命回归的角度来看生死,将生死看作气与形的变化。《庄子》文本中的庄子形象,其魅力是永存的。无论是庄子的辩才无碍还是对“道”的洒脱追寻,都表明了庄子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影响颇深的人物。

点评

付玉辉:庄子世界中的庄子,是一个代言者。他在一个自己构建的虚拟世界里,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和他人对话,自己和天地对话,安排他人和他人对话。在变化万千的对话场景中,逐渐丰富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世界和理想世界。

8.如何看待孔子之梦和庄子之梦的异同?

苏蕾: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为什么孔子以前会梦见周公,现在却不复梦见了?庄子说:“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圣人是不该做梦的。庄子意在无为,欲令静寂无事,不有思虑。故云“圣人无梦”。但圣人虽异人者神明,同人者五情。五情既同,焉得无梦?为什么会认定“圣人无梦”,因为圣人无欲,无欲则“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点评

付玉辉:孔子曾经梦到过周公。之所以梦到周公,说明孔子内心是向往周代的礼乐制度,希望能够复周礼。庄子曾经梦到过蝴蝶,之所以梦到蝴蝶,说明庄子内心所深思的是无所依傍的绝对自由。他们的梦不同,代表着他们的思想方向不同,代表着他们的理想世界不同。

9.《西游记》中,悟空对于老子、孔子和如来的态度有何不同?

徐艺殊:孙悟空对于老子、孔子和如来的基本态度都是比较尊重的,比较肯定他们在各自领域上的成就。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圣”,认为自己和“天”是齐平的,所以孙悟空在内心认为他和其他神仙都是平级的,所以对于老子和如来的态度是既尊重又调侃。因为孔子是儒家的圣人,所以他对孔子是比较尊重的,没有进行过调侃。

点评

付玉辉:老子在《西游记》中的角色是太上老君,悟空在《西游记》中对天界的神仙都是平等看待,和他们称兄道弟。在这一点上,他是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思想的。悟空对孔子的态度,也是比较尊重的。孔子形象在《西游记》中并未直接出现。但是由于作者的儒家思想居多,因此表现在吴承恩笔下,对于孔子还是比较认可和尊重的。

10.《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如何看待庄子思想?

李红岩: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四个人物形象来看,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是薛宝钗,其次是史湘云,然后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宝玉较容易受到到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的影响,而宝钗和湘云则儒家传统思想居多。宝玉具有一定的平等意识,这是符合庄子思想的。他对于庄子思想和禅宗思想比较认同。

点评

付玉辉:《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不管我们从儒家、道家、佛教哪个角度分析,都能获得重要的收获,这表明,《红楼梦》是一个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小说艺术的经典文本。如果从性格谱系来看,宝玉处于一个对于传统文化叛逆的极端,而宝钗则处在一个比较传统和保守的极端,湘云不像宝钗那么保守,黛玉则比湘云和宝钗更自由些。因此,他们对于庄子的态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宝玉受到庄子思想的启发,有所感悟。而黛玉、宝钗、湘云等人则从批评的角度解构了宝玉的领悟。当然,不管在艺术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人的内心都是丰富而复杂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事件情境中,所呈现的对于儒家、道家、佛教的态度都是有所差异的。这说明,人的精神世界是真实复杂立体的,而不是单纯单一平面的。

作者:王苗苗

编辑:董怡泽

审核:付玉辉

标签:庄子 中晶 付玉辉 老子_文化 道教 道家



IT百科:

自己怎么设置tp路由器 华为交换机串或怎么处理 光猫怎么弄两个路由器


网者头条:

营地拍照聚会怎么拍照 新车为什么装摄像头 顺丰快递为什么到了不送 中国邮政信用卡寄什么快递


相关文章

文化视野下的阅读体验

文化视野下的阅读体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活动。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还能培养思考能力,丰富内心世界。但是,阅读并非单纯的信息传递过程,它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