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之旅 - 领略老家乡土文化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我有时会觉得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冷冰冰。不知何时,身边的人们都陷入了忙碌工作或娱乐消遣的生活模式中,很少有人会真正关注自己的乡土文化。然而,这些被遗
一个城市的文化赋予城市灵魂,写有“和平”“福”字的传统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是文化传承。
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某地区、某的历史文化多样性与深厚程度,青花瓷、虎头图案的服饰,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被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青海历史悠久,以及红、门和窗……各种元素中,多在此生活繁衍多年,喜庆与活力并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图源:青海博物馆
据青海博物馆介绍,也内含奥运团结精神的意蕴。雪花引导牌的设计灵感来自结,目前全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6项,雪花的六个棱角就是结的样式,包括热贡艺术、花儿、黄南藏戏、格萨尔、河湟皮影戏、藏医药浴法。级非遗代表作项目88项,而结是由一根线编织而成,级非遗代表作项目238项。级代表性传承人88名,寓意团结吉祥。一朵朵具有元素的小雪花汇聚为一朵雪花,级代表性传承人343名。
图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由于篇幅限制,奥林匹克“更团结”的精神和理念由此深入人心。主火炬嵌入雪花造型的主火炬塔,小编在这里跟家分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虽是微火却烛照心灵,青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6项。
青海花儿
每年夏季,到了青海人“浪山”时节,就会在各个山头听到人们演唱花儿的欢快声音。花儿历史悠久,至今已流传四百多年,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由于青海属于多地区,花儿打破了许多形式只流传于某一个中间,如藏族的“拉伊”,苗族的“飞曲”。流行于青海回、汉、土、撒拉、藏、蒙古等六个中间,而且这些的宗教信仰和语言不是一致的。但青海花儿却成为各共创共享的民歌。
图源网络
花儿采用汉语(青海方言)演唱,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规模盛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每年农历“六月六”在通老爷山,都会举行老爷山花儿会型民歌演唱活动。它产生于明代,伴随着老爷山朝山会活动的产生,经过 500 多年的发展,从以娱神为主,逐步演变为现在的以娱人为主的型民间岁时传统民俗活动。
图源网络
2006年,老爷山花儿会被列入首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近年来,花儿有些没落。不仅花儿的参与性在降低,花儿的创新力更是滑落到了谷底。很多年轻人对花儿的演唱形式只是甚少,也没有多少人去听,听得懂的人也并不多。
青海方言的确限制了花儿的传播渠道,但也是花儿本身的精髓所在。花儿需要传承、传播。如果将传统经典的花儿曲目进行必要的艺术改造、加工,注入新内容和新形式,就可以保持花儿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也可以跟青海的旅游演艺事业相结合,将花儿搬上艺术舞台,打造精品节目。
格萨尔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叙事史诗。整史诗约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且内容仍处增长之中。
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神子推巴噶瓦的化身,一生戎马,统一各个落,扬善惩恶,弘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
图源网络
氏族、落、族和之间的战争是格萨尔故事的源头。格萨尔自幼家贫,由于叔父离间,母子漂泊,相依为命。16岁参加赛马选王并登位,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小150多个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
图源网络
格萨尔通过民间艺人的传唱,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高原地带的广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据。
2006年官方将其列入首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贡艺术
在青海黄南州同仁县,有着“ 藏画之乡”的美称。不仅如此,同仁还拥有独具一格的“热贡”艺术,由绝美唐卡、壁画、堆绣、彩绘、雕塑、石刻等组成的“热贡艺术走廊”。
图源网络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同仁县,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在同仁县的隆务河两岸,坐落着吾屯、年都乎、尕赛日、郭玛日、脱加等五个自然村,这里聚居着批从事美术活动的艺人。他们世代相传,以绘画、雕塑为业。热贡艺术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
图源网络
热贡艺术在它产生至今的几百年的历史中,逐渐提炼、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充分体现了藏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5月15日,热贡艺术入选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如此珍贵、重要的艺术,需要继续传承、发扬光。
热贡艺术(唐卡、泥塑、堆绣等)作为我国第一批进入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美术,需要真正通过扎实的技艺打开艺术殿堂的门。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坚持的信念,没有任何捷径。
随着一批优秀民间传承人的相继去世,再加上许多年轻人选择进城打工,毕竟学传统技艺需要下苦功夫,难度高、强度、耗时多、收入低,这也令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许多独特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黄南藏戏
黄南是青海藏文化和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区。黄南藏戏属于青海黄南地区藏族戏曲剧种,属于安多语系藏戏的一个重要支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图源网络
在19-20世纪中期,流布区域曾经覆盖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邻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分地区,目前主要流行于黄南地区。
黄南藏戏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凝聚着本地区、本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反映了本地区、本独特的审美意识,所以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代黄南藏戏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各种行当及成套的表演程式,手式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黄南寺院壁画人物形态,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动作等,形成本剧种独有的艺术风格。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影响。
黄南藏戏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然而近几年来,受现代文化的冲击,黄南藏戏也面临失传危机。由于剧团减少,艺人老化,演出范围缩小,抢救势在必行。
河湟皮影戏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河湟皮影戏源远流长。据《通县志》记载,皮影戏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传入青海。它主要的流行区域分布在西宁、通、湟中、平安、互助、乐都、化隆、贵德及湟源、民和、循化等地区。河湟皮影戏与青海地方方言相融合,形成青海特有的“影子”腔。
点击播放 GIF 0.0M
图源网络
河湟皮影戏在青海的传承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皮影戏剧品种,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它有独立、成熟的板腔体声腔体系,有专用的弦索音乐曲牌和打击乐曲牌,其唱腔音乐与其他地方剧种不能通用。
河湟皮影戏很少有文字剧本,演出全凭艺人口头传承,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记忆方法,多数艺人有即兴创作的本领。在漫长延续过程中,无论是皮影的制作、影戏的演出、唱腔的设计都是口口相传,师傅教徒弟学。
一代代河湟皮影人结合当地实际,将地方语言特点、生活俗、民风民情、审美情趣等融入皮影戏中,使之成为河湟文化中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河湟皮影戏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后,逐渐成为河湟地区群众一项主要的娱乐活动。它不仅和当地庙会、集市贸易、赛、花儿演唱会、耍社火等时令节日、民俗风情紧密相连,而且形成了具有粗犷、浑厚的乡土艺术,具有浓厚的高原特色。
图源网络
2006年11月,以青海通皮影戏为代表的河湟皮影戏被青海列入青海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又被列入第二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世纪90年代以后,河湟皮影戏逐渐衰落,戏班数量减少,已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同时,老年人爱看皮影戏,而年轻人爱看得少,对皮影戏也不了解。皮影戏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加上很多皮影艺人年岁已高,急需培养后备力量。
藏医药浴法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分,是我国医药的重要代表。
浴身保健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最早记载于藏医经典著作《四医典》,这经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图源网络
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而复杂的医学体系。藏医药学以“水、火、土、风、空”五原学说和“龙、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理论基础,以青藏高原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分“南药”为基本药物。
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农牧民中,风湿病、关节炎患者特别多,藏医药浴法对于治疗这一类型的疾病效果独特。
图源网络
施治过程中综合运用藏药学、藏医诊断学、藏医护理学以及最初的传统制剂加工工艺进行内病外治,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罕见的。
2018年11月28日,“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医药浴疗法是传统藏医药的一项代表性技艺,是世界各国患者和研究者认识、了解藏医药的首选。由于藏医药浴一直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整理、继承工作已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
青海历史悠久,拥有独特、丰富的文化遗产,但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老艺人的离世,再加上一些艺术学相对复杂,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断层,需要重要保护和传承。
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我们应该通过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广群众的积极性,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
同时,可以通过采取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补贴等方式保护优秀民间传承人,让传承人在不担心基本生活的需求上,投身于文化艺术创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一个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一个的人文底蕴和本质。我们人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了解、去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 格萨尔 藏族 藏戏
IT百科:
佳能相机显示出错了怎么回事 尼康相机蓝牙检测不到怎么办 索尼相机4k多少钱一台
网者头条:
圆通快递费为什么便宜了 照片参考值怎么调 两个追梦少女怎么拍照 什么手机拍照是双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