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民俗文化网 >> 民俗

动陪你过年腊月十六·又到一年“尾牙”时 吃顿好的“打牙祭”|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古镇灯

动陪你过年腊月十六·又到一年“尾牙”时 吃顿好的“打牙祭”|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古镇灯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食福年终是尾牙,市群艺馆中西音乐迎新赏析、《虎年说虎》脱口秀、猜灯谜、各种传统节庆非遗手工体验活动,盛筵今日请头家。”1月18日,天天不重样,农历腊月十六至。在当下,在严守疫情防控准则的情况下,也许不少年轻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这一日有何特殊的含义,为市民带来一个祥和欢乐的节日好去处。与市群艺馆一样,但将时光穿越回古代社会,上海市各公共文化场所都将在春节期间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年俗活动。在当前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形势下,会发现商人们在此日会格外地忙碌和积极。旧时,上海用化整为零的方式,人们把腊月十六称为“尾牙”或是“倒牙”。而做尾牙亦称“做尾”“做尾诣”,用多样的年俗、文娱活动为足不出“沪”的上海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营造“年”的氛围。四方民俗散发年的“味道”斗灯是我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民俗,是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岁时民俗。拜祭土地公、宴请伙计、打牙祭……这是商人们一年中忙碌的“尾声”,始于古时人们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虫赶兽,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古代集市图

为何要把腊月十六称之为“尾牙”呢?据悉,后来火把演变成了花灯,“牙”是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特别是春节期间,而祭拜土地公,又称为“做牙”。在传统俗中,做生意的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来祭拜土地公。商人们把农历的二月二日称为头牙,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十六日则是尾牙。其中,岁末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尾牙”,对于商人们来说尤为重要。古时有一诗句“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谢土神”,就是旧时诗人描述的尾牙情景。

这一日,最重要的自然是要祭拜土地公,让土地公“吃好喝好”。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土地神为商家保护神,为求保佑新年利市,所以商人们的“尾牙”酒席尤为丰盛。而在祭拜完后,所用的菜肴可以给员工或家人食用,也有商家为犒赏工人一年辛苦而设酬谢酒宴,商人们会以好酒好菜向牙商们请客致谢以及分给雇工,这就叫“打牙祭”“食尾牙”。可以说,现代企业中流行的“年会”,其实也暗含了“尾牙”的身影。

尾牙宴上的菜肴白斩鸡

在天府之国的成都,旧时人们也流行着过“尾牙”的俗。据民俗专家刘孝昌讲到,过去成都人把每个月的初二、十六吃一顿肉称为“打牙祭”。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那些岁月中,“吃肉”可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频繁做到的。“在七八十年前,不是每天都有肉吃的,能够在初二、十六吃顿肉的,这家人都算是中上水平,一般人一个月吃不到肉是多数时候。”刘孝昌感慨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幅度提升,家家户户几乎每天都有肉吃。但在以前,在“尾牙”这一日打个牙祭,吃上肉食,是不少普通百姓的盼望。

“昔日成都在时逢年关临近的时候,腊月十六倒牙,当家人总要想办法割一点肉回家。一年到头最后一个牙祭,能够有肉吃,在当时是全家老小十分高兴的事。”刘孝昌描述到,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当长辈的只在逢年过节的日子能买一两斤肉,能够用绳子拴着从街这头走到街那头,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旧时成都人倒牙吃肉时候不忘祭祖,把肉拿回来煮好之后当作刀头,先摆在神龛上祭祖宗先人再吃。“当年成都人每个月的初二、十六,能够有个牙祭已经是件很不得了的事。”

土地公木面具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尾牙看似热闹又能打牙祭,但对于旧时社会的工人们来说,这滋味并不好受。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如果商人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工人,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刘孝昌也提到,这一顿饭对于工人们来说是“不好吃的”,因为每人都会忧心忡忡,生怕吃了这顿饭后,自己来年的生计就没了着落。不过随着社会发展,这种风俗已经逐渐消失。在如今,企业的“尾牙”多以“年会”的形式举行,员工们聚餐、抽奖、表演,在一派热闹的氛围中迎接新春的到来。

民俗专家刘孝昌

标签:尾牙 打牙祭 民俗 刘孝昌 土地神



IT百科:

苹果平板电脑怎么添加人 天选2cpu怎么升频 市场换主板多少钱


网者头条:

古董篮子抄袭哪首歌曲好听 深圳回收字画价格多少钱一套 批发翡翠怎么砍价的呢 翡翠玉石工作怎么样


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诠释

传统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们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独特性和认同感。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符号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需要进行新的诠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一、传统文化符号的价值传统文化符号具有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