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仪式是一种深深根植于社会文化和历史中的活动,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传统俗,更是凝聚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一、民俗仪式的定义与特性民俗仪式是一种特定文化群体在特定时间和地点,遵循一定规则和
二月二,农业节,即农历的二月初二日,青龙节和春季龙节等。在农业文化中,俗称“龙抬头日”,“龙抬头”标志着阳气,又称“龙头节”、“青龙节”、“春龙节”、“挑菜节”,雨水增多,相传这一天神龙开始抬起头来,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二月二,人们还把龙抬头日作为祈祷风雨顺朗的天气,龙抬头,驱邪和灾难以及纳祥的日子。“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和万物的生命力。因此,青龙降来使金牛”,自古以来,所以先民才祭祀青龙,人们将在龙抬头的时节举行敬拜龙祈祷雨水并释放它以寻求一年的好运丰收,并相沿成俗。
关于二月二的由来与俗和与龙之间的“渊源”,并将龙抬起时的节日作为一种和平转运的日子。在我国流传着“ 2月2日,吉林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文史馆员施立学对此进行了解读。
1
“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人们还把龙抬头日作为祈祷风雨顺朗的天气,正是春龙惊醒时分,此时,阳气回升,地气渐开,春雷滚动,江河解冻,地回春,各种冬眠动物及昆虫开始伸展腰肢。”施立学老师谈到,而二月二日前后又是二十八宿的“苍龙”抬头之日。
原来,先民把黄道(太阳和月亮所经过天区)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即二十八个星座的宿舍之意。二十八宿,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成四组,即每组七个星座,简称七宿。根据每组星座的形象,称为东(左)青龙、西(右)白虎,南(前)朱雀、北(后)玄武,即古天文学上的“四象”(或四神)。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构成的苍龙形象中,角宿为龙角,亢宿为龙颈,氐宿为龙胸,房宿为龙腹,心宿为龙心,尾宿和箕宿为龙尾。
每当二月二日前后,黄昏时候,天上的角宿(龙角)就从地平线上出现,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故称“龙抬头日”。
至于“龙抬头日”形成的风,则是先民围绕关于神龙的观念所进行的有趣活动。
2
二月二与龙俗
相传,"龙为百虫之长",能"兴风雨,利万物",被列为四灵(即麟、凤、龟、龙)之一,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记载:"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关于龙的形象则是众说纷纭。
《广雅释鱼》称:"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鳌龙,无角曰螭龙";《本草纲目》则把龙具体化:"龙,其形有九,头似麟,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也。"龙能布雨,滋养万物,且是阴中之阳,水中之精,龙在人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形象,是吉祥的象征,围绕这个形象,产生了二月二俗种种。
领龙、洒龙道
这是东北古隆重的祭祀活动。
二月二这天,男人们老早就起来,洗漱干净,穿戴整齐,乘日出前,用小簸箕装满刚刚从灶坑扒出的草木灰,从水缸底下一直洒到仓房,洒到井台,绕井一周,口中默祷:"青龙去,黄龙来。"
洒到泡子沿、洒到河边,洒到一切有水的地方,灰线越细越好,在当院要洒多个小一致的圆圈,并在圆圈内画上十字,以示粮囤,之后,将谷子、高粱、小麦、苞米等五谷杂粮洒在每个粮囤内,将鸡鸭等放出,看家禽先吃掉哪种杂粮,就预示哪种谷物丰收;洒到居室炕沿下,说是能防鼠打洞。
有的人家还要在粮囤与自家房屋的门口画些梯子状的灰线,以求"飞龙上天"。俗为此礼为领龙,谓可佑年内风调雨顺。洒罢龙道,恰值红日东升,再打桶水,不回头不说话,倒在水缸里,谓之"领龙入室"。日头不出,谁家也不打水,怕伤龙头,要给龙留一个抬头升天的时间。有些地方流行着不愿意第一个去井里打水的心理民俗,俗认为谁先去打水,就会撞着龙头,家里做饭就会干锅。
穿龙尾
把秫秸剪成一段段,每段中间缠上各色花布,颜色越鲜艳越好,顶缀以铜钱底,下拴有布条穗,视为龙尾。将所做龙尾头上尾下悬挂屋门院门以及羊圈、牛棚的房梁上,以示青龙正待升天腾云。又盘龙尾于柜箱或炕席下,据说能招祥纳福,财物满盈,不遭虫蛀。
民间传说秃尾巴老李是条黑龙,黑龙的尾巴被砍下来,黑龙仍在黑龙江中,保佑这里风调雨顺。人们为了给黑龙补上尾巴,才在二月二这天穿龙尾。
龙尾穿好后,挂在窗钩或幔杆上,还有的戴在小孩的衣襟上要带上用五彩布传承的各种类型的龙尾,妇女头上戴用高粱米花、五彩布串成的各种类形的龙尾。认为只有这样,入室之龙才能保证一家平安如意。
忌针线刀斧
是日东北又有"妇女忌针黹恐刺龙目"的俗,亦忌铡草喂牲口,有民谚说:"冬至不推,夏至不捣,二月二不铡草",怕铡草伤了龙头。
剃龙头
取龙抬头喜利之意,民间多于是日为小男孩剃头,俗称"剃龙头";能使小儿头清目爽,聪明伶俐,发丝黑壮。民间流传有"正月剃头妨舅舅",祭灶前开始留头,正月禁忌理发,待二月初二这天才剃。"二月二,剃龙头,将来挣个金牛"。
熏虫儿
有"二月二,敲过梁,虫子蚰蜒别下房,""二月二,扫炕头,臭虫跳蚤往外流"的谣谚。人家是时在粮囤设香,每囤十二炷。
又用过年上供所剩香头熏烤居室墙壁、石缝、窗台、房梁、檩缝、柱缝及院外墙缝、角落等处,意在防毒虫,一面熏烤,一面唱起歌谣:"正月灯,二月油,龙抬头,驱邪和灾难以及纳祥的日子。“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和万物的生命力。因此,鳖抬头,臭虫,葛子(跳蚤)不抬头"。"正月香,二月火,苍蝇、蚊子没处躲"。
有的人家以秫秸一根,上系红布条,敲打房梁、灶台,边打边诵:"打锅台,虫虾不再来;打炕沿,没蚰蜒;打房梁,蛇蝎不下房……"
主妇用彩布缝鸡形,悬挂室内,说是能避蚰蜒,煞虫蚁。
照虫烛
辽阳、海城地区,于二月二夜晚,在居室各处,遍燃灯烛,照屋角暗处,俗称照虫烛。
本溪地区,二月二夜晚,家家都在院中点烛打灯。让小儿一手提灯笼,一手持镰刀,围绕庭院,以刀遍敲墙壁角落,边敲边念:"接神啦,照贼啦,王母娘娘定神法,上墙磕坏胳膊腿,下墙磕坏哈里巴(腿骨)"。以驱贼除恶求吉。这里的观念是龙为百虫之长,既已引龙入室,哪有诸虫容身之地。
龙头、龙蛋、龙鳞饼与龙须面
施立学老师表示,在二月二,食面条,曰挑龙须,取诸事吉顺;炒黄豆,谓炒龙蛋,说是可除病恶;烙饼,名烙虫虾;油炸粘糕,呼炸虫儿。
二月二,农业节,地回春,农事即将投入繁忙。"是日佣工齐至,主人必治丰盛酒席以饮众人,谓之吃犒劳酒",仍以龙抬头为核心观念,有些地方用面合糖搓成圆蛋炒熟,谓之"龙蛋",食饼谓之"龙鳞",食面谓之"龙须面",米饭,谓之"龙籽",馄饨,谓之"龙牙",水饺,称"龙耳";最普遍最突出的俗是"扒猪头"。
农家杀年猪,多在正月里基本食尽,"惟余头蹄,于是日煮食之",人们以猪头祭龙头,把所食猪头视为抬起龙头。
二月二之龙,乃东北是时最为重要的图腾。
迅速反应,及时更新
获取你身边的资讯
来源丨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王璐
编辑丨露娜
审核丨李壮 姜帅
点击在看,持续关注
IT百科:
怎么看电脑的cpu超频 怎么知道主板和风扇 rog显卡光追怎么打开
网者头条:
韦利什么起名字 古董木雕手机推荐哪款好看 顶级装裱字画价格多少 翡翠颗粒珠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