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我爱民俗文化网 >> 思想

看看你是吗孔子在修行什么?其实他是这样的!曾仕强

看看你是吗孔子在修行什么?其实他是这样的!曾仕强

网源图片,有时我们会忍不住吐槽某人太“装”了!但仔细想想,侵删

孔子在修行什么?

家一般认为,其实我们自己也未能免俗。“装”似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和共性。而每个人的“装”又都不一样。例如:有的人没钱“装”有钱,孔子主修的就是克己复礼,没权“装”强权,和论语上讲的那些等;

书上是这么说的,小气人非要“装”方,电视里是这么说的,能力不够偏要“装”能人,很多很多人都这么说。

但这是孔子当年的想法吗?

明显不是~

包括论语,没人追的“装”万人迷,也是孔子的弟子们,没文化的偏要“装”文化人等等,在他死后总结出来的。

其实孔子最开始,这些“装”的现象就围绕在我们身边,很简单,发生在每时每刻。有的人装得滑稽幼稚,非常地简单,我们一眼就能看穿,就是学“道”而已。

我们来看家都知道的,孔子学道的成长的一段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应是比较真实,讲孔子真实的学。

我去纵观一下孔子一生的学成长;他是非常尊崇周公,非常喜欢周礼,并且为当时礼崩乐坏的情况而痛心,认为这个世界恢复到周朝初年的礼乐治天下的情况,才是幸福的盛世。

后世呢,对这段特别地提炼,而且特别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这么说呢,是尽量将当时论语诞生的环境给还原出来,不受后世加上去的种种说辞的影响。

当孔子十五岁时,立志于学;那时是个萌新呀,他受到的影响,应非常地单纯,就是学问、学道。

商朝亡后,留下非常多的学问,流散在民间;虽再不复商朝时巫师们一起研究天地之间道的盛景,但民间仍是有高人无数。

商朝流传下来的学问,十分地庞杂,除了我们知道的,的数学体系外;

夏、商的巫师们(可能还有更早以前的),上千年不停地研究天与地之间的道的现象,还诞生了:我们的文字、我们的精神坐标、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等等……

孔子在世时,还没有百家争鸣的说法,那时的人们学,就是单纯地学这些知识。

知识精英界,仍保留着修行的惯。

老子在修行,孔子,也在修行。

但儒家并不太讲究这些修行,历代儒生们保留下来的只有静坐这一养神的法子,对静坐养神。

古人读书,讲究背,倒背如流;

我们往往发现,古代读人有强的记忆力;这个记忆力,其实和精神能不能高度专注有关。

静坐养神,就能培养这种专注力;一来恢复精神,二来能养出很强的记忆力。

有兴趣的可以试试,高度集中精力去读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读下来后一小时内基本能背下来;

如果背不下来,那就是精神仍不够集中。

孔子当年呢,他学的内容,是知识与修行二者并行的,是相辅相成的。

后来随着人类灵性的降低,修行人越来越少,儒家成了纯粹的读书人了,再后来,儒家尚武的精神也丢了。

这些古人修行的故事我不再多讲,家有心可以去搜寻,很多精彩的故事。

好了,我再来说说我对孔子修学成长的看法。

孔子在当年,也算是天纵奇才了,要不然不会这么快修学有成,有了追随的学生。

最开始时,就是修学而已,很单纯地修学。

于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这全是从修行与学问角度说的话。

三十而立,是指修行初有成,开了些智慧,对世间学问通达的基础有了,自己的见解能在世上立得住脚了,可以和人辩论了。

四十不惑,不是说什么疑惑都没有了。

而是智慧继续增长,到了一听到别人讲什么,就能知晓其中的道理的境界。

这时,孔子已经入道了,或者说,开悟了。

当然这不是指佛家说得开悟,而是对古文化的悟性,一说便知的悟性,已经修学出来了。

继续修学,五十岁知天命。

嗯,基本修学到商朝巫师们留下的学问的精髓了,知道天地间的规律了。

六十耳顺,

此时道心已稳,

内在无我了,

我见、我执、我要、我的什么,这些想法,基本被折服了。

与此对应的,就是对外界种种事物的见解,也消解了。

人与天地不再对立,而是一体,

进入这种境界,

人的耳朵是五官中最灵敏的,

听见什么都不在意、不心动,即进入这种境界,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样就进入了事与理、事与事之间无对立的境界了。

这在F家都是很高的境界,更不说D家了,和西出函谷关的老子都差不多了。

但孔子并没有说他修学的是哪门哪派,因为道本无名。

要勉强安个名字,那就是指向于内心,心物一体,心无外物;能够明了孔子内心境界的后人,只有一位。

这位能明了孔子内心境界的人,叫王阳明。

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讲的是心学,就是直指本心,知行合一。

拥有这种境界后,带兵打战平叛都是一流。

和当时已经固化的儒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儒家,是孔子死后形成的,是他的弟子们推动下,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形成。

孔子一辈子都没有说要当啥开山祖师。

再来简单说一下孔子见老子;

孔子和老子是一个时代的人,他们见过多次,有明确记载的是四次。

我看孔子见老子的记载,是脱离文字看后面的意味。

孔子见老子,本不单纯是交流了那些话语,更重要地是——印心。

这有些禅宗的味道,以心印心。

这是文字之外的交流。

老子早就看开了,这个世上的诸侯们人脑子打成狗脑子,都不关他的事。

自然地,老子也不和孔子谈这些,只是和他谈道。

悟道之人,自然会看破世间的种种假象。

而孔子悲心很重,特别不满意世间的纷乱。

于是他提出了很多治世的见解,并为平定天下战乱而四处奔走。

孔子在年富力强时,认为自己已经修学有所悟,用他的能力,能够帮助天下重归礼乐治世。

直到老了,才发现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扭转不了天下势。

于是安下心来专心教书育人。

这些家都知道。

从这可以看出,孔子推崇周礼,并不是他只有这个水平,而是他认为,周礼是符合这个世道所用的,但他仍低估了世人的堕落程度。

好了,又有一个故事,孔子安下心来教书时,特别喜欢周易,常常索玩不已。

在我们看来,完全弄不懂的周易,在孔子看来,如同玩游戏般容易。

可见他的修学水平之深,已达到商朝时巫师的水平。

孔子对学生们说的话,都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而发。

但被后世重新解读,就成了孔子一心克己复礼,恢复周礼~

标签:孔子 修行 论语 老子_文化



IT百科:

windows更新被禁用怎么 Android画板怎么把数据导出 怎么在macos内删除备份


网者头条:

佳能可反转相机怎么用 圆通快递为什么停潍坊发货 怎么找到刚才拍的照片 合肥海洋世界怎么拍照片


相关文章

文化产业中的颠覆性思维

文化产业中的颠覆性思维文化产业是一个不断变革的领域,创新和颠覆性思维是推动其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通过颠覆性思维来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首先,颠覆性思维需要